貨幣刺激政策通常被視作經濟狀況不景氣時的“強心針”,但是強心針的劑量,時效以及對后果的評價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定情況下,這樣的強心針可能毫無作用,僅僅是安慰劑而已。 毫無疑問,英國央行本周的降息并不屬于“強心針”;實際上,對于經濟的不景氣,英國央行采取的措施可能就是這種“安慰劑”。 本周四(8月4日)英國央行采取的政策措施力度明顯大于預期,并反映出,對經濟前景的恐慌情緒正在支配市場。英國央行此次對經濟前景的下調幅度創1993年以來最大記錄——將2017年的GDP增長預估降至0.8%,并稱“這只是今天的下調”,同時采取了降息、旨在保證銀行業利潤的“長期融資計劃”,并將購債規模增加700億英鎊。 為了防止市場對英國央行對疲軟的房地產市場、企業投資和零售銷售下降做出提振的決心有所誤解,英國央行此次在前瞻指引中稱“未來還有更多措施”,并稱“年底前可能再度降息至零左右”——近期這一態度“令人震驚”。 英國央行本周會議實際面臨“騎虎難下”的境地——近期英國一系列經濟數據表明,脫歐后市場對該國的信心已經明顯減弱;但脫歐后該國經濟并未立刻陷入停滯——第二季度經濟增長0.6%,而通脹為0.5%,雖然低于英國央行的2%目標,但比起近年來則有所回升。實際上,英國的就業增長,銀行借貸和通脹都在沿著走穩的方向發展,那么此次英國央行出臺這一大堆刺激政策究竟是否必要,便要打上問號了。 英國央行此次的聲明中,對經濟的預期也顯得有些消極:該央行預計隨著英鎊的走軟,該國通脹有望上升,但并不足以成為按兵不動的理由;此外還預計,未來三年英國的經濟增速可能降至-2.5%,失業率也將上升至6%。 毫無疑問,并非所有刺激經濟的措施都是能起到好的效果。從長期來看,不當的經濟措施甚至可能適得其反;就像對藥物的過度使用可能損害健康一樣。 無獨有偶,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的例子可以證明,積極的貨幣政策可能對刺激需求的效用甚微;英國央行此次降息25個基點,同時擴大債券購買幅度的措施,究竟是真能刺激經濟,還是推高金融資產價格,并令“謹慎的儲蓄者”財富縮水,恐怕是要有所疑問的。 市場也可能會產生疑問的是,本周四的貨幣政策聲明是否會和財政政策有所關聯。脫歐后新上臺的英國首相特蕾莎·梅(Theresa May)已經排除了前任財政大臣奧斯本(George Osborne)的財政赤字削減計劃,后者導致今年5月英國央行下調增速預期;如果現任財政大臣哈蒙德(Philip Hammond)和英國央行行長卡尼(Mark Carney)會晤的話,那么是否意味著8月財政預算的寬松力度不及預期,便不得而知了。 目前英國央行的寬松政策可能對做空英鎊,做多股票者有利,但也會帶來對英國經濟增長問題的更多擔憂:如果央行的預期成真的話,那么未來可能再降息15個基點,然而這就是最大的問題:“強心針”一旦開始,便很難停下來。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