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新聞社報道,歷經了數月的沉寂之后,人民幣又再次回到市場焦點。 從在岸到離岸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在數月的窄幅波動后,過去一周出現出乎意料的暴漲。有分析師表示,人民幣走出冬眠狀態的力量或來自政府之手。他們認為當局在召開十九大前希望看到更加堅挺的匯率,從而提振投資者信心。一些投行和機構已經開始或正在考慮調升人民幣匯率預期。 中國上周五宣布調整人民幣中間價形成機制,此舉被市場普遍認為當局意在通過中間價穩定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這意味著人民幣定價市場化的倒退。受此影響,境內外人民幣匯率勁升,分別達到去年11月和10月以來最強。彭博匯總的機構預測數據顯示,截至周三晚間,今年底在岸人民幣兌美元預測中值已升至7.04,一個月前為7.06,三個月前為7.11。 “中國當局想抑制人民幣貶值預期的意圖很明顯,”澳新銀行駐新加坡的亞洲研究主管Khoon Goh表示,并稱這表明政府并不滿足于人民幣兌美元僅僅保持穩定,還試圖抑制人民幣指數的下跌。他本周把在岸人民幣兌美元今年底預測調強至6.95,此前為7.10。 北京時間周三23點30分,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夜盤結束時上漲0.52%至6.8170,較中國上周遭穆迪調降評級后的低位上漲逾七百點。離岸人民幣在流動性明顯緊縮的狀況下迅速走升,在紐約交易中一舉突破6.75。香港時間周四凌晨5點,離岸人民幣飆升1.15%至6.7462,較穆迪降級后的低位暴漲一千二百點以上。 中國人民銀行周三未立即回復彭博關于人民幣近期走勢尋求置評的傳真。 政府調控 在監管層大力推動去杠桿,加強金融監管的背景下,今年以來中國債券和股票市場首當其沖,整體熊氣彌漫, 監管層對此也開始警惕。中國央行主管媒體《金融時報》上周就報道稱,央行表示已關注到市場對半年末資金面存在擔憂情緒,擬在6月上旬開展MLF操作,并擇機啟動28天逆回購操作,搭配好跨季資金供給,保持流動性基本穩定,穩定市場預期。 匯率方面,中國央行在8.11匯改后出現的幾輪下跌當中都有通過各種方式干預的跡象,近來還加強了跨境資金流動的管理。最近經過一段時間的相對沉寂,上周四開始外匯市場又出現中國政府加強干預、推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跡象。 上周四人民幣兌美元出現大漲,市場交易人士當時表示中資大行牽頭拋售美元,而分析師認為是央行入市干預,目的可能是為了在穆迪下調中國主權評級后維穩市場。隨后在周五,中國拋出了新的人民幣中間價定價機制,并透露出對美元指數近期出現較大回落的背景下,人民幣兌美元并未出現明顯升值的擔憂。 中國央行主管的中國貨幣網在發布的新聞稿中稱,外匯市場自律機制匯率工作組考慮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中引入所謂“逆周期因子”,部分原因是目前中國外匯市場“容易受到非理性預期的慣性驅使,放大單邊市場預期,進而導致市場供求出現一定程度的‘失真”,增大市場匯率超調的風險”。新聞稿還稱,新機制主要目的是緩解外匯市場可能存在的“羊群效應”。 離岸人民幣市場也出現干預跡象,市場流動性在端午節假日后進一步大幅收緊,香港隔夜人民幣銀行同業拆息利率周三定價較前一交易日上漲15.7個百分點至21.0793%,升至1月初以來新高。此外,離岸人民幣隔夜存款利率一度上漲至65%。 調強預測 瑞穗銀行駐香港的亞洲外匯策略師張建泰表示,離岸人民幣流動性明顯抽緊,或來自中資行的強力干預推升了資金利率。此舉令即期匯率快速上漲,帶動人民幣空頭被迫平倉。 在上周五中國宣布調整中間價機制后,部分分析師發布報告稱可能調強他們各自的人民幣匯率預期。 除澳新銀行外,瑞信策略師Trang Thuy Le稱,目前3個月在岸人民幣兌美元至6.88的預測存在上調風險。大華銀行駐新加坡的高級經濟師Teck Kin Suan稱要調強其目前對在岸人民幣兌美元6月末在7.02、今年底為7.16的預測。裕信銀行策略師Kiran Kowshik稱,目前對于在岸人民幣兌美元今年底至7.15的預測看起來過于悲觀,目前正在審視該預測。 “人民銀行引入逆周期因子釋放的明確信號就是,他們不希望看到官方下午四點半收盤價持續走弱,尤其是明顯弱于中間價,這在過去一段時間一直存在,”加拿大豐業銀行(56.49, -0.38, -0.67%)外匯策略師高奇表示。“預計今后即期匯率走勢相對中間價將更是雙向的,即期價格和中間價價差也會縮窄。”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本站微信公眾號:
長按圖片, 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紙金網微信號: wxzhijinw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