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周日(9月13日)證實,將斥資400億美元收購軟銀旗下的Arm控股公司。這是英偉達最大的一筆交易,幾乎是去年收購Mellanox的六倍,刷新了半導體行業收購交易的新紀錄。盡管英偉達的首席執行官黃仁勛表示,收購之后,ARM仍會保持中立。但這一交易仍然面臨巨大的監管挑戰和地緣困局。 對于許多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和人工智能公司來說,Arm為芯片組提供動力的藍圖(Blueprints)是關鍵組件。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Hisilicon)芯片部門使用了Arm的設計來制造麒麟芯片,而中國政府支持的科技企業集團清華紫光(Tsinghua Unigroup)旗下的芯片制造商紫光展銳則依*該公司的藍圖。Oppo和小米等智能手機品牌間接依賴Arm,因為他們從高通和聯發科科技購買基于Arm設計的芯片。而在2016年被軟銀收購之前,Arm最近一次公開提交的文件顯示,該公司約五分之一的收入來自中國。 因此,預計中國不會希望一家美國公司在該行業擁有如此大的影響力,特別是目前中美正處于爭奪科技霸主地位的戰斗中。上海的富力中國律師事務所(R&P China Lawyers)董事阿特·迪克(Art Dicker)表示:“我認為,任何讓行業更加集中化、有利于美國公司的做法,都不符合中國的愿望! 與此同時,行業專家表示,Arm被一家美國公司收購,也增加了華盛頓可能對其在華業務實施限制的可能性。雖然英偉達和Arm的首席執行官在接受路透采訪時表示,英偉達將保留Arm在英國的總部,并開放許可模式,這可以幫助英偉達免受許多美國出口管制法律的約束。但英偉達作為美國公司,恐怕很難對抗美國意志,必須遵從美國政府的指令,一旦美國要求其斷供芯片,中國企業就會受到嚴重威脅。 這些不確定性可能迫使中國芯片制造商尋找和開發替代Arm的產品,雖然目前市面上存在的一些選擇,如其他開源技術RISC-V和MIPS,目前大多數都無法與Arm成熟的生態系統競爭,但中國政府也一直在向國內芯片行業投入大量資金,希望培育出能夠與美國、韓國和日本的巨頭競爭的公司。包括阿里巴巴和華為在內的中國公司都是RISC-V基金會的成員,這個開源項目起源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許多專家將其視為接替Arm的潛在受益者。 此外,Arm與旗下合資公司Arm中國之間的糾紛依然沒有落幕。今年6月,Arm發表了一份聲明,稱Arm中國的CEO吳雄昂已卸任,而Arm中國則表示吳雄昂仍將留任。針對這個問題,Arm和英偉達表示,他們相信糾紛將很快得到解決,不會干擾收購。但一些分析師認為,北京方面在考慮批準這筆交易時,會利用吳雄昂對合資企業控制權的不確定性作為籌碼。Intralink的分析師Randall說:“這筆交易將包括Arm中國47%的股份,這意味著什么呢?”“如果這需要中國政府監管部門的批準,我認為除非他們得到一些重大回報,否則它不會獲得批準。”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本站微信公眾號:
長按圖片, 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紙金網微信號: wxzhijinw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