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近期中國經濟不斷傳來積極信號,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美歐日等主要發達經濟體的表現也緊密關系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在最新一期《匯豐財智》報告中,匯豐銀行的國際經濟學家們深入分析了當前美歐日三大經濟體的經濟形勢和未來走向。 匯豐指出,美國經濟近期出現回暖跡象,但財政方面的拖累可能累及明年的增長前景;而在歐元區,希臘的下一批援助落實,讓市場情緒有所平復,近期數據顯示歐元區經濟低位趨穩,但尚未看到明顯回升。而在亞洲的日本,政治上的變化可能令日本的寬松政策加碼,繼而給本地區帶來流動性外溢的影響。 美國經濟近期回暖 匯豐的美國經濟學家凱文·洛根在最新報告中指出,10月份,美國經濟分析局估算的三季度GDP增速為2.0%。近期的經濟指標顯示,這一數據在未來很有可能被調高,主要體現凈貿易量和存貨量向上調整對GDP的影響。美國商務部上月底宣布,將三季度GDP增速上調為2.7%。 洛根認為,GDP調整中的一半來源于凈出口,即使面臨著歐元區衰退和主要貿易伙伴的經濟增速放緩,9月份美國的出口額仍然創下了歷史新高,遠遠高于預測。大約五分之一的出口增長來源于農產品(4.67,0.16,3.55%)的出口,包括小麥和大豆。這說明了經過了年中中西部干旱對農產品供應量的影響之后,農產品的出口開始趨于穩定。石油類產品的出口在9月也出現了上升,達到了歷史新高。考慮到9月份的數據,第三季度美國的總出口量和第二季度相比幾乎沒有變化。在考慮到進口量向上的輕微調整,匯豐預計,凈出口將給三季度美國GDP的增長率帶來0.3個百分點的提升,而不是像原來預計的拖累0.2個百分點。 GDP上調的另外一半功勞是存貨調整。在二季度和三季度,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的存貨水平均有所增長。匯豐預計,存貨投資將給美國第三季度GDP增長帶來0.3個百分點的提升。 不過,即使第三季度的GDP增長上升,匯豐仍認為美國第四季度GDP增長率將會大幅下滑。最新數據顯示,10月份美國零售額小幅下滑,颶風桑迪的負面影響開始顯現。 匯豐認為,四季度美國的整體消費增速將從第三季度2%下降到1.4%。第四季度GDP增速放緩,似乎是發生在颶風桑迪到達之前。庫存積累很可能在第四季度放緩,商業固定投資增長將保持疲弱,國防開支在第三季度短暫激增后,政府支出可能下降。根據匯豐的預測,四季度美國GDP只有0.5%的增長。該行對中期美國經濟增長的預期不變,預計財政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未來極有可能發生的財政支出的放緩,都將在2013年初抑制經濟增長。匯豐預計,美國GDP在2012年增長2.2%,2013年增長1.7%。 歐元區低位趨穩 就歐元區而言,匯豐的經濟學家指出,近期希臘的下一批融資援助剛剛落實,希臘的減赤計劃獲得兩年寬限期,這些都有助于市場情緒的穩定。 歐盟已與IMF達成一致,目標是到2020年降低希臘債務占GDP比重至124%的可持續水平,比目前低20個百分點。盡管經過了私人部門債務減記,希臘債務占GDP的比重近年仍在上升。歐盟已經開始考慮對其持有的希臘債務進行部分減記的可能性。 除了希臘,西班牙何時申請歐盟穩定機制的援助仍是市場關注的焦點,但從該國長期國債收益率仍保持在相對低位、融資仍然充足的情況來看,今年年末乃至明年年初這都不太可能發生。只有在面臨更大的市場壓力的情況下,西班牙才會考慮讓渡部分主權以換取歐盟援助。壓力的來源,可能是債券發行需求冷淡或者經濟下滑加劇等。 匯豐指出,歐盟10月峰會就單一銀行監管框架達成協議,明年1月開始實施,最受關注的包括聯合存款保險及銀行重組計劃。明年下半年歐洲穩定機制將開始發揮作用。財政一體化方面,要求成員國政府讓渡部分財政預算計劃制定方面的主權,將財政預算計劃提交給歐盟審閱之后再交由本國國會批準。有望今年年末開始落實之前簽訂的兩個關于財政改革的協議。發行共同債券是最后一步,尚無明確時間表。經濟融合以及歐盟統一市場正在逐步推進,但各國經濟競爭力的差距顯然不是一朝一夕能彌合的。 從經濟基本面來看,盡管德國、法國經濟有所回暖(三季度均環比增長0.2%),意大利經濟也好于預期,但歐元區三季度GDP仍環比收縮0.1%,二季度為收縮0.2%。出口以及消費的回升拉動了德國GDP三季度環比增長。其中凈出口對GDP貢獻0.3個百分點。國內需求與二季度持平,機械設備投資仍在回落,季度環比下降了2%,但建筑投資回到擴張區間。德國整體增長仍依賴凈出口拉動,其中歐元區之外需求是主要動力來源。 目前來看,歐元區之外的出口回升拉動工業生產反彈是積極的推動力量,但財政緊縮以及銀行信貸條件偏緊,仍限制了法國及西班牙等國的投資增長。匯豐認為,歐洲央行宣布的新購債計劃OMT阻止不了對于歐債危機向核心國家蔓延,而探討進一步經濟及財政融合路線圖的歐盟委員會要到12月13-14日進行,企業對未來經濟前景信心低迷,四季度歐元區GDP仍可能繼續收縮。 縱觀近期的一些數據,11月歐元區整體PMI指數較10月略升至45.8。新訂單和就業指數則繼續收縮。制造業PMI從之前的45.4回升至46.2,但服務業PMI降到2009年中以來的新低45.7。就業指數繼續走低,顯示制造業及服務業部門仍在裁員。分國別看,德國及法國制造業PMI的收縮幅度有所收窄,但服務業經營活動以及信心指數大幅下滑,顯示企業對需求前景仍然悲觀。 總體而言,匯豐認為,近期的經濟數據顯示歐元區經濟低位趨穩,但尚未看到近期可能明顯回升的跡象。歐洲央行所實施的貨幣政策寬松對于未定金融市場無疑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企業層面的投資及增加雇傭人數方面的信心,仍需要各國政府的努力。預計2013年歐元區經濟仍可能輕度衰退。 日本政策寬松外溢 除了美歐,亞洲也有一大發達經濟體的狀況值得關注——日本。 匯豐注意到,日本也正處于關鍵節點。日本大選將在接下來短短的四周內舉行。可能獲勝的新首相——安倍晉三提倡激進的貨幣政策寬松。但就貨幣政策本身而言,可能無助于恢復日本作為區域需求引擎的地位。然而,貨幣政策加大寬松力度所造成的額外流動性很可能會從日本溢出,并給亞洲地區經濟進一步添加泡沫,各國需要密切關注這一點。 匯豐指出,日本經濟的問題已經非常頑固:債務高企、人口老化、以及競爭力下降,等等,每一個都是艱巨的挑戰。匯豐的日本經濟學家認為,日本所面臨的這些問題并不能僅*放松貨幣政策來解決。但這并不能阻止政客們推動日本央行出臺新一輪更為激進的貨幣政策。日本央行承受的這方面的壓力已經累積了一段時間,現在看似已經達到了臨界點。 實際上,日本央行繼續政策寬松的門已經打開了一點。今年2月,該行出乎意料地采用了1%的通脹目標——這雖然不完全是多數人愿意看到的足夠硬的硬性“指標”,但仍然表明央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堅定地致力于恢復一定水平通脹、對抗通縮。緊隨其后的是連續幾次增加資產收購量安排。最近,日本央行官員還公布了一項融資貸款計劃,以基準利率為銀行提供超過3年期的現金,以資助本地和海外項目。 然而這些都沒有打動政客們。最近急劇惡化的經濟數據,更推動了進一步加大政策力度的需求高漲,近期日本央行新增了多位鴿派決策成員。 匯豐表示,自民黨在大選中獲勝,甚至微弱優勢或者組成聯合政府,都可能對日本央行未來政策產生深遠影響。反對黨領導人安倍晉三很可能會成為新的首相,他已多次呼吁日本央行將其通脹目標調高至2%到3%。自民黨的政客甚至稱可能會重新考察日本銀行法,并可能壓抑央行的獨立性。 明年3月19日,日本央行兩位副行長的任期將屆滿,現任行長白川方明的任期到4月8日,這就使新政府得以對貨幣政策委員會的組成施加強大的影響力。該委員會有投票權的成員總共有9個,而3名新的被任命的委員加上今年夏天任命的兩位鴿派人士,就足夠占有多數投票權。因此,即便不修訂日本銀行法,貨幣政策也可能會在明年中變得更加寬松。 就具體的政策選項而言,匯豐分析說,安倍晉三近期提出日本央行應實施無條件的量化寬松、直到實現更高的通脹目標,一方面通過無限量購入國債來提高通[微博]脹預期,另一方面將利率降至零甚至更低。除此以外,“核子手段”也被更多地談論,即央行為購買外國債券提供資金。當然,這一舉動將會對外匯市場以及日本的貿易伙伴產生一定影響。目前來看,購買外國債券似乎是終極手段。但政治氣候顯然是傾向于往更為激進的方向偏移。 就亞洲其他經濟體而言,匯豐指出,日本貨幣政策的這一變化,對于亞洲地區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央行忙于加大寬松力度,必然支持日本的銀行和投資者更多關注亞洲其他經濟體、特別是東盟市場,以尋求更高的回報。由于目前的融資條件已經相當寬松,這就為資產價格、投資和消費的擴張提供了額外的推動力。 但與此同時,通脹也會進一步走高。同樣重要的是,日本企業一方面擁有國內銀行更廉價的資金支持,另一方面面臨國內競爭力不斷下滑,結果必然是會提高他們在亞洲地區的投資。泰國、印尼、菲律賓、甚至印度都可能成為最主要的投資目的國。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