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莫斯科舉行,會議對主要經濟體寬松貨幣政策的負面溢出效應表示關注。會上,我國財政部部長謝旭人表示,發達國家應妥善處理好財政整頓與經濟復蘇的關系,在促進短期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中期財政可持續,并減少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負面外溢效應。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也提出了“加強對有關國家財政、貨幣政策及其溢出效應的監督”的建議。 專家就此指出,近年來,主要發達經濟體都在推行量化寬松政策。客觀地說,量化寬松政策對應對危機、促進本國經濟復蘇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其也存在一定的負面效應。量化寬松政策的負面溢出效應主要表現為: 一是各國貨幣會在一定程度上出現競爭性貶值,這是外溢效應的重要表現之一。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認為,近幾年來,為應對危機,從美元貶值開始,歐元、日元相繼貶值,但目前實際上并沒有達到“貨幣戰爭”的程度。不過,主要發達經濟體不顧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負面溢出效應,破壞了國際間匯率均衡結構,大大增加了各國競爭性匯率貶值的可能性,從而引發了人們對全球“貨幣戰爭”的擔憂。 “值得注意的是,此輪‘貨幣戰’未呈現以往持續性大幅度貶值態勢,而是有升有貶、以貶為主的帶有技巧性的貶值,這樣導致世界經濟從外部看矛盾并不突出,但實際各國貨幣面臨的壓力并不小,這一現象尤其值得注意。”宗良稱。 二是量化寬松政策的負面溢出效應還表現為可能加大資本流動壓力,尤其是短期資本壓力。“寬松的貨幣環境導致資金在全球貨幣市場上向熱點區域集結,從而推高大宗商品、黃金、糧食等的價格;然而,從近期形勢看,一旦資本大量涌向某一價格較高區域,又會有資金迅速撤離該市場,這加劇了市場的波動,導致資金‘大進大出’比較明顯。”來自工行的分析人士指出,這些都加大了跨境資本流動管理的難度。 三是量化寬松政策的負面溢出效應還表現為資金外溢、從而形成金融市場一系列連鎖反應,進而影響各國貨幣政策的獨立和自主性。 面對全球主要央行持續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我國該如何應對?對此,接受采訪的專家認為,應對發達經濟體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首先,我國應堅持穩健貨幣政策,不斷提升貨幣政策前瞻性、預見性,積極營造合適的貨幣政策環境。從今年的形勢看,央行應盡量使用靈活的貨幣政策工具來調控國內市場流動性,靈活調節銀行體系的信貸規模,確保流動性處于合理狀態。 “今年,既要保證貨幣政策‘不過緊’,也要保障其‘不過松’:因為‘過緊’不利于經濟增長;‘過松’又不適合當前國際經濟形勢的需要。總之,要維持一個較為合適的、總體穩健的貨幣環境。”上述工行人士稱,當前國內經濟企穩的基礎還不夠穩固,部分領域投資沖動持續較強與經濟內生增長動力相對不足并存,結構不平衡問題仍比較突出,加之當前物價對需求擴張仍比較敏感,這些都需要宏觀調控謹慎應對、綜合考量。 其次,要消弱量化寬松政策的負面影響,還應堅持經濟轉型步伐,努力提升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要繼續堅持結構調整方向不動搖,不斷提升我國產業的技術含量,提高自主創新和內生增長能力,減少對出口的依賴;同時也要通過貨幣、匯率和產業政策等手段,扶持中國企業海外市場的產品競爭力,為經濟平穩增長注入后續動力。 再次,要加快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步驟,不斷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繼續改進外匯管理方式,推動國際貿易和投資快速發展。此外,應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為國際相關交易提供一個比較穩定的貨幣。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