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12月2日)即將迎來美國勞工部年內最后一次發布非農就業報告。就目前情況而言,只要此次非農報告不是太差,基本上已經可以肯定,沒有什么能夠阻攔美聯儲于下月加息25個基點的步伐了。若真如此,則將是該聯儲自去年12月來的第二次加息,也是逾十年來的第二次加息。同時,這可能還意味著美國結束了大約八年左右的零利率政策,轉而進入中性利率時代。 “攔路虎”還剩哪些? 一問:是通脹這只“攔路虎”嗎? 對于美聯儲來說,它必定會忠實于其雙重職責——穩定通脹和促進就業。從最近幾個月的非農就業報告和美聯儲副主席費希爾在今年10月的表態中,不難看出美國已經越發接近充分就業了。在失業率接近自然失業率的情況下,未來最有可能拖累美國加息前景的,就是對于通脹的預期。(匯通網此前就曾提及《就業數據靚麗,未來阻止美聯儲加息的只可能是通脹預期》) 一答:想必非也。 美聯儲在今年9月時曾預計2016年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將為1.7%,2017年時該指數將升至1.8%。盡管這略低于美聯儲2%的通脹目標,但是考慮到貨幣政策傳導的時滯性——一般說來為半年左右,以及特朗普勝選美國下任總統引發的通脹預期,想必已經無法容許美聯儲繼續不作為下去了。 二問:是不確定性這只“攔路虎”嗎? 在美國大選結果出爐前,有人曾表示,如果作為政界“非主流”的特朗普得以上臺,或許會引發全球的各種不確定性。包括經濟、貿易、國際關系等各方面在內的不確定性,可能會拖累美國經濟增長情況。這樣美聯儲之前的加息計劃或許會迫不得已改弦易轍。 二答:想必非也。 從特朗普勝選美國總統以來的市場總體表現來看,并沒有引起大家過多的恐慌。以美股為例,特朗普勝選后屢創新高。事實上,從今年2月末上海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以來,全球政府及央行的決策者們已經為了市場穩定做了諸多貢獻。除了6月英國脫歐公投和11月美國大選走出了波瀾不驚的行情外,總體來說市場狀況已經比去年改善了很多。在美聯儲11月的會議紀要中也指出,幾乎所有票委都認為,經濟前景所面臨的短期風險大體平衡。 三問:是政治干預這只“攔路虎”嗎? 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就曾各種炮轟美聯儲主席,稱他在上臺后就會撤換美聯儲主席耶倫。此番言論曾一度引起市場熱議,擔憂美聯儲政策的連貫性將受到政治“迫害”。 三答:想必還是非也。 在特朗普成功勝選美國總統后,他變改口稱會讓耶倫完成她的任期。不過特朗普也表示,耶倫2018年2月任期屆滿后將不再被提名繼續當美聯儲主席。這一表態,無疑給市場下了一顆“定心丸”。這一“利好”消息合著此后公布的美國一系列靚麗的經濟數據一起,將美聯儲今年12月加息概率推升至了100%。 吃了秤砣鐵了心,市場釘死美聯儲故伎重演 從最近公布的一些列美國經濟數據來看,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超出預期的利好。而從下周即將公布的數據預期來看,似乎也不會差到哪里去。美聯儲在今年一再強調,未來貨幣政策的走向將視經濟數據而決定。作為美聯儲核心經濟指標之一的美國非農就業數據,目前市場給出的新增就業人口預期中值為17.5萬,失業率預計將維穩于4.9%。美聯儲另一項核心經濟指標——核心PCE物價指數年率(11月29日將公布第三季度數據,11月30日將公布10月數據)料將維穩于1.7%。 美聯儲副主席費希爾認為,每個月6.5-11.5萬的就業人口增幅便能使得美國保持在充分就業狀態。里士滿聯儲主席萊克本月也表示,每月6萬新增就業人口將能跟上美國人口增長。就此來看,如果12月2日公布的新增就業人口數據即使只要略微差于預期,也不會對美聯儲12月加息造成任何影響。除非下周公布的新增就業人口意外跌至6萬以下,就如今年6月時公布的數據那樣(當時就業人口數增幅因罷工關系,意外僅錄得3.8萬),但可能性非常低。 也許有人會說,對于非農,除了新增就業人數外,失業率、勞動參與率、薪資增速也值得關注。誠然,美聯儲的確會關心這些,但這些數據影響的將不會是美聯儲12月加息的可能性,而是美聯儲的對于本國的未來的經濟預期和加息路徑。美聯儲除了在北京時間12月15日凌晨3點公布最新的利率決議外,還將發布第四季度經濟預期和“點陣圖”。此外,主席耶倫還將于03:00召開新聞發布會并答記者問。 根據最新的聯邦基金利率計算而得的美聯儲加息概率,市場交易員們似乎終于吃了秤砣鐵了心地認為美聯儲今年12月一定會加息了。而在此之前,美聯儲加息之路因美國就業數據不佳、英國脫歐公投和美國大選幾次三番的遭遇坎坷。 這一幕似乎和去年頗為相似。2015年3月時,由于美國第一季度經濟數據不佳推遲了自金融危機后的首次加息。2015年9月,好不容易經濟開始出現了起色,卻又遭遇全球市場的超級大波動,美聯儲不得不為了穩定市場“軍心”而再度推遲了加了。然后在2015年12月,為了維護美聯儲的信譽,同時在全球經濟及金融環境允許的情況下,終得以加息。(推薦閱讀匯通網此前文章:《美聯儲還需多久才能再次加息?預期博弈進入白熱化》) 轉眼距離美聯儲上次加息快一年了。從本周公布的美聯儲11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中可以看出,在本月初召開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時,部分與會者堅持辯稱,應當在12月份加息,以保留美聯儲信譽。若一國央行失去信譽,小則貨幣政策失效,大則經濟動蕩、社會民不聊生。 是時候刪除“循序漸進”了嗎? 今年8月時的文章中指出,未來阻止美聯儲加息的只可能是通脹預期。由此反推得出的結論是便是:最有可能導致美聯儲加速收緊貨幣政策的,或許同樣會是通脹預期。 自特朗普勝選美國總統以來,應對其將增加美國財政刺激的預期,加之失業率較長一段時間的處于5%水平之下,使得美國通脹預期在短期內迅速上升。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最近幾周內快速回升至2%以上。一般說來,美國短期國債收益率(比如說2年期)對貨幣政策較為敏感,長期國債收益率(比如10年期)則對通脹(預期)較為敏感。不過,有一點需要指出的是,美國國債收益率大約是在今年7月于成都召開的G20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后出現見底回升的,而特朗普勝選只是加速了回升的速度。 那么,如果最近兩周半美國經濟數據尚可,且全球沒有大黑天鵝事件發生的話,我們幾乎完全可以認為美聯儲下月就是按部就班的加息25個基點至0.50%-0.75%。這時候我們關注的焦點,應該不是美聯儲加不加息,而應該將視線更多的移向美聯儲對于美國未來的經濟預期,以及那些聯儲高官們將如何修改他們的前瞻指引。 這里有幾點需要引起關注:1、美聯儲是否會在今年第四季度上調美國的經濟增長預期和通脹預期?2、美聯儲將如何解釋,在接近充分就業的情況下如何能夠保持通脹穩定?3、如果特朗普政府真的在其施政過程中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美聯儲又該如何控制通脹預期不至于過快的回升?4、美聯儲是否會將長期利率目標進一步下移?5、美聯儲是否會刪除使用了逾一年的“循序漸進”這一前瞻指引式的詞語?6、如果美聯儲刪除了“循序漸進”一詞,那又會用什么新的詞語來向市場指引他們未來的加息路徑了呢?7、債券市場,尤其是就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表現而言,幾乎可以說是已經計入了美聯儲兩次加息的可能行了,對于如此迅猛的市場預期,美聯儲該如何來平衡市場和實際的預期差? 目前,一切劇本似乎都在向著美聯儲所希望的、甚至是略超預期的方向發展。在沒有黑天鵝發生的情況下,我們也許應該將更多的視線轉向美聯儲未來的加息路徑上。 “鷹”終于要來了,市場已然坐不住了 自特朗普贏得美國大選以來,美元一路上攻,跟隨美債收益率急升的走勢。隨著強勁經濟數據出爐,以及美聯儲會議紀要也直指即將加息,美元指數一度升至2003年4月以來最高位,并錄得2015年3月以來最大兩周升幅,因交易員大量押注特朗普政府將增加財政支出,從而推升通脹與利率。 美國加息前景以及特朗普政府可能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陰影,令新興市場貨幣受到重創。人民幣兌美元屢次刷新八年半低點,直逼7.0元大關。其他新興亞幣也是一片慘淡。馬來西亞林吉特觸及近14個月低點。菲律賓比索則跌至2008年11月以來最低,人氣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差。另外,有調查顯示,新加坡元看跌押注處于15個月高位,韓元空頭倉位則處于六個月高位。 歐洲會不會飛出黑天鵝? 雖然下周經濟數據密集,但是鑒于美聯儲12月加息似乎是板上釘釘,政治層面的消息可能會蓋過數據進而主導市場走勢。 歐洲面臨著一系列的政治風險。最近的便是意大利12月4日的修憲公投,這可能會導致意大利總理倫齊下臺并令歐元遭受重創。就在意大利公投的同一天,奧地利也將舉行總統大選,并有望自二戰以來首次在西歐國家出現一位極右翼的掌權者。在數月后,法國和德國也將迎來大選,這些不確定性因素都可能驅使全球波動性大增。美聯儲是否能夠獨善其身,又或兼濟天下呢?(欲知更多內容請閱讀:《快問快答:意大利公投閃亮登場,七大要點須知》) 路在何方? 今年12月過后,美聯儲究竟該如何進行貨幣政策正常化呢?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本站微信公眾號:
長按圖片, 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紙金網微信號: wxzhijinw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