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全球其它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依然疲弱不同的是,中國經濟在近階段顯然取得了經濟復蘇領先者優勢。當時更長遠來說,中國中西部發展的潛力,尤其是城鎮化潛力,更是中國經濟率先于其它國家復蘇的重要保障。也正因為這一點,全球資本對中國和中資資產更加關注。
另外,歐美和中國經濟模式的轉型也是一個深層次因素。
對于歐美來說,消費泡沫及金融衍生的推波助瀾是導致其經濟模式不可持續和本輪金融危機的重要因素,其經濟模式由內需向外需轉變已不可遏制。尤其對美國而言,如何重塑經濟模式并主導全球貿易格局是其面對的重要問題。
但對于中國而言,過度依賴外需的經濟發展模式將轉變,在中西部發展基礎上的內需型經濟模式將建立。
很顯然,此消彼長的結果是歐美更依賴于外需,而中國更依賴于內需。這一全球經濟模式深層次的變革,將對匯率體系產生深遠影響,人民幣長期升值的壓力將由此而生。
中國在5月減持了部分美元國債,同時增持了黃金儲備,雖然數額并不大,但是其中蘊含的意圖值得關注。
我們認為,美元為中心的貨幣體系很可能伴隨著美國經濟地位的走弱而遭遇挑戰,尤其是此次美國不負責任的大開印鈔機,更是加速了這一進程。而在當前階段,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的預期正日漸強烈,成為適應新國際經濟關系的內在需求。同時,這一進程也面臨較多不確定性因素,尤其是傳統體系受益國的阻撓,因此還有較長的一段路程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