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與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簽署了兩地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補充合作備忘錄。根據這項協議,香港將與上海、廣州、東莞、深圳及珠海開展人民幣貿易結算。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的試點,將為從事進出口業務的企業帶來更多的靈活性,便于兩地貿易往來,也有利于香港貿易和金融行業的發展,同時是人民幣國際化邁出的重要步伐。對于企業而言,采取人民幣結算,可以免去外幣定價、外匯核銷、結售匯等環節,進出口將更加便利高效;另一方面,由于采取本幣計價,內地企業可以有效規避匯率風險。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對香港的貿易和金融業務是重大利好。由此帶來的貿易便利化可以有效促進兩地的貿易往來,進一步強化香港的貿易中心和航運中心的地位。同時,香港銀行將由此獲得更多的人民幣業務,對于香港金融中心地位的鞏固也是有利的。香港最后可能由此成為人民幣的境外清算中心。另外,該項業務將是促進兩地的區域融合,形成兩地“互助、互補和互動”的良性格局。尤其是,試點的五個城市有四個在廣東省,將極大地促進廣東和香港的融合與互動。最后,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步。人民幣國際化可能需要遵循周邊化、區域化和國際化的循序漸進過程,在香港(內地第五大貿易伙伴和第三大出口市場)開展人民幣結算是推進人民幣計價、清算功能逐步健全的有效手段。云南與東盟十國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可能也是著眼于人民幣國際化。
毫無疑問,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的開展,有利于企業、貨幣當局和人民幣國際化,但是,從內部因素和外部環境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試點離人民幣跨境結算的全面實現仍然非常遙遠。一是美元依賴癥。在全球貿易中,美元占據60%以上的比例,大部分貿易商都依賴美元。從香港內地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看,企業的確是獲得了以人民幣計價的“權力”,但是如果貿易對方不接受人民幣計價和結算,那么企業由于試點獲得的靈活性和匯率風險規避作用就無法發揮。 二是技術問題。由于內地的制度和機構安排很大程度上是鼓勵出口和創匯的,采取人民幣結算之后,可能就產生矛盾,比如出口退稅問題。此前,出口商在外匯管理局進行外匯核銷之后,才進行出口退稅。但人民幣結算實行后,支付結算過程中,外匯管理局對于進出口核銷、結售匯等環節就淡化甚至消失。同時,人民幣結算可能還涉及海關進出口報關、銀行賬戶管理、清算安排等技術問題。 三是貨幣政策影響。2008年,內地與香港貿易總額高達2036.7億美元,其中內地出口為1907.4億美元,進口為129.2億美元,即內地具有1818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如果采取人民幣結算,那此規模的資金流動對于兩個貨幣當局可能會產生兩個較大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試點重要的是為了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化水平,在這個過程中,為了擴大人民幣在其他經濟體的結算規模,人民幣必須大規模輸出。但人民幣輸出的規模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其他經濟體是否愿意持有大量的人民幣儲備資產,二是中國對其他經濟體是否有較大規模的貿易逆差。對于第一個問題,只能通過提高這些經濟體與中國的關聯性來解決,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于第二個問題,如果通過貿易逆差來實現,這可能給中國帶來新的國際收支失衡,而且中國的貿易結構決定短期內根本無法產生較大規模的貿易逆差。作為一種有效的替代,貨幣互換可能是可行的方式。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