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研究紀要是在中國開始允許海外的出口商和進口商在對華貿易中用人民幣結算數天之后發表的。香港、澳門以及少數東南亞國家是對外貿易人民幣結算計劃的試點地區,這一計劃將通過將人民幣用于對外貿易來促使人民幣在境外更自由的流通。商業周刊認為,中國的最終目標是使人民幣成為可自由兌換的貨幣,躋身美元、歐元和日元之列,而這一計劃是實現最終目標的一部分。
由于內地游客大量涌入香港,過去這幾年,人民幣已經成為在香港變得更為普遍。香港的計程車、星巴克、旅館,甚至如路易威登和迪奧等奢侈品名店,均已經接受人民幣現金了,雖然有少數大陸游客會選擇用信用卡支付。香港眾銀行也已接受來自小額銀行業務客戶的日最高限額5萬元的存款。
相比于進出口商可獲得的由跨境人民幣結算產生的貿易融資,以上只能算是微小變化。對于未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大陸銀行將積極擴展其在國外的分行,也就不足為怪了。這也意味著中國會減少對持有美元外匯儲備的需要,未來會減少對美國國債及其他有價證券的需求。
匯豐銀行和東亞銀行已經獲得許可通過發售熊貓債券來集資,渣打銀行計劃在大陸出售中國國債。外國銀行紛紛期待,不久后自己的子公司得到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許可。這些都是使得人民幣更加廣泛地融入全球經濟。
誰知道呢?說不定在不久的將來,澳門百家樂賭場會用人民幣下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