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在歐元創始之初,就對其抱有懷疑和抵制的態度。截至目前,英國這種態度也未轉變,它依然游離在歐元貨幣聯盟之外;而近年來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爆發,更是進一步加大了英國與德國這類歐元區核心國的分歧。去年12月,英國首相卡梅倫獨樹一幟,拒絕簽署“財政契約”,并在日前高調宣稱,不會同意法國總統奧朗德提出的在歐盟范圍內征收金融交易稅的提案;另外,與歐元區力倡通過銀行業聯盟來強化金融監管不同,英國仍舊對銀行業聯盟不太熱心甚至有些抵制。 一如預期,在22日歐盟峰會的首日討論中,分歧大成為最為顯著的“標簽”。對于歐盟未來7年預算方案,除了歐盟內窮國和富國的看法對立之外,核心國內部也爭執不下。法國忙著為農業補貼進行辯護,英國搶著捍衛歐盟對其的回扣退款,丹麥高調宣稱歐盟必須縮減開支,東南歐國家則駁斥說,削減歐盟開支可能導致其與北歐國家的經濟差距進一步拉大。面對各成員國的一地“口水”,德國總理默克爾甚至排除了在明年之前達成一致的可能性。“各方立場差距很大。”默克爾在第一天的會議結束之后表示,很可能本次峰會將無法達成一致,也許取得部分進展有可能,但未來成員國仍需就此進行更多磋商和會談。 盡管在歐洲各大會議上,成員國“短兵相見”的現象比比皆是,但在這些分歧背后更糟糕的是,有關英國或將退出歐盟的傳言正在坊間日益盛行。日前有數據顯示,56%的英國人表示,如果舉行全民公投,他們很有可能或一定會投票支持英國離開歐盟。除了英國民眾中反歐盟情緒漸長,就是英國政界也不斷有官員直言英國存在脫離歐盟的可能性。本月伊始,英國副首相兼自由民主黨主席克萊格就表示,英國可能面臨退出歐盟的風險。“我們沒有指望能進入一個俱樂部,能夠悠哉地單方面改變游戲規則或者只選擇自己喜歡的決定。”他說,我更擔心的是,英國面臨被邊緣化的危險,甚至面臨比人們所能想象的更快地退出歐盟。 “盡管同為歐盟預算的凈貢獻國,英國和德國身處情況和立場卻有較大差別。”23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中國社科院歐洲所經濟研究室副主任熊厚表示,事實上,英國在歐元創始之初,就對其抱有懷疑和抵制的態度。截至目前,英國這種態度并未轉變,它依然游離在歐元貨幣聯盟之外;而近年來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爆發,更是進一步加大了英國與德國這類歐元區核心國的分歧。盡管貴為歐盟核心成員國之一,去年12月英國首相卡梅倫卻獨樹一幟地拒絕簽署“財政契約”,并在日前高調宣稱,不會同意法國總統奧朗德提出的在歐盟范圍內征收金融交易稅的提案;另外,與歐元區力倡通過銀行業聯盟來強化金融監管不同,英國仍舊對銀行業聯盟不太熱心甚至有些抵制。 “如果歐盟內部不能就預算達成一致,英國退出歐盟的可能性將攀升。”有經濟學家評論說,面對歐債危機的無底洞,任何英國納稅人都會說“不”。不過,對于英國退出歐盟究竟利弊如何,分析人士卻看法不一。經濟學家提姆·康登曾經表示,歐盟成員國的身份導致英國損失了10%的GDP。還有觀點認為,在歐債危機愈演愈烈的情況下,英國應當理智地置身其外。“英國自身的經濟狀況也并不樂觀,承擔過重的義務可能會讓英國遭受更大經濟損失。”有經濟學家如是表示。但對此持反對意見的政客和學者更是大有人在。19日英國在野黨工黨領袖米利班德警告稱,脫離歐盟將削弱英國在世界的影響力。而諸多市場人士也表示,脫離歐盟將導致英國喪失巨大市場機會,英國經濟將遭受重創。 “英國在眼下重提退出歐盟,這是一種討價還價的方式。”熊厚表示,更多是一種談判的策略。從英國的角度來看,它要求歐盟削減開支,并不愿在英國的回扣退款上讓步;同時,它不愿意參與其他歐盟成員國的“財政契約”,并對金融交易稅報以敵視態度,這些都是從本國利益出發的。“透過英國與其他國家的分歧,可以看到英國希望在享受歐盟市場一體化的同時不承擔更多的義務。”他說,但歐盟和歐元區基于歐債危機的反思,卻不得不在財政、金融一體化改革上繼續前進。 “目前來看,英國退出歐盟的可能性幾乎沒有。”熊厚分析說,但英國的確已經處在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上。一方面,英國看重歐盟自由化大市場,卻對財政、金融以及政治聯盟不感興趣,它不愿意跟隨一體化的大潮繼續前進;但另一方面,如果英國的觀點一直與德國等其他國家保持對立,這不僅容易招致其他國家的不滿,還可能會令英國在歐盟決策層上逐漸邊緣化。“現實地來看,英國可能還是要呆在歐盟內部,即便是在里面‘搗亂’。”熊厚如是說。那么,如果說歐洲一體化大勢是難以逆轉的,英國最終是否也會不得不被動地去跟隨、去適應?面對這個問題,熊厚表示,英國肯定要慢慢跟著走,但過程會很慢。不過,一體化本身的進程就會是緩慢和逐步推進的,畢竟除了英國之外,歐盟其他許多國家在很多問題上也是看法各異。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