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世紀強震引發的核危機不僅讓日本股市暴跌,也讓周邊國家股市呈現普跌行情。從地震發作的3月11日開始,日經225指數從10298跌至3月15日的8605,跌幅達16.4%。3月16日,日本政府發表救市言論,日經指數飆升5.68%,返回9000點上方。核危機也讓亞洲股市和歐美股市普跌,所有大宗商品及其貴金屬都是“黑色行情”。 盡管很多人會拍胸脯認為日本經濟損傷并不嚴重,甚至搬出“破窗理論”,認為這對日本和其他國家是利好。例如日本將會更多地進口美國農產品[17.46 1.93%]和“中國工程隊”,從而刺激美國和中國的經濟。另外,盡管石油價格現在猛跌,但分析師認為,核電在日本將會急劇下降,其空白將由煤炭、石油、天然氣來彌補,所以傳統能源未來將很“絢麗”。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日本經濟遭遇到的損失肯定會超過GDP的3%——這是此前最悲觀預期。況且,大地震的余震甚至新的獨立的地震還在繼續,同時核危機依然還未解決,我們應當謹慎。 日本的地震是否會變成經濟刺激因素?就像一座生產汽車的工廠被毀滅了,現在需要重建,這對能源和鋼鐵行業是個刺激,但是這不是完全新增的需求。因為如果這座工廠不毀滅,它會生產大量汽車,日常它也需要大量能源和鋼鐵。人們僅僅看到的是需求新增出現的部分,而沒有看到需求消滅的部分。如果大地震及其次生災難“消滅”更多的工廠,雖然意味著新建需求將會更多,但也意味著消失的部分也會增多。而且很難說,新增部分一定超過消失的部分,從而催生出經濟學家叫嚷著的“災難帶來的繁榮景氣”。 在整個世界深度全球化的條件下,日本強震會帶來資金流、資源要素流的各種變化。例如日元的拆息交易弱化,資金回流,保險商要拿回海外資金賠付重建費用。這個過程類似于1906年美國舊金山大地震,大地震引發了大量火災,主要是英國保險商來承保火災,所以英國商人要支付。不過由于當時是金本位制,導致大量黃金流入美國,而英國為了防止黃金的大規模離去,英國央行提高了利率(貼現率),改變黃金運動路線,吸引其反向流入,這直接摧毀了美國地震前的牛市泡沫,讓美國陷入1907年的危機泥潭。這場危機導致美聯儲后來誕生。 金本位和紙幣時代自然有很大的不同,但金本位下財富和貨幣基本上是一致的。長期看,黃金總是有實際貨物和服務作為“擔保”的,金的增長率甚至比經濟財富增長率還慢。所以我們用舊金山地震而不是阪神地震來描述一種真實財富狀態下的貨幣行為,以此為參照,來推測日本9級地震下的后續變動。 日本發生強震后,一開始地震消滅了產能,萎縮了需求,致使資源品價格大跌。隨后,日本政府將會大幅度刺激需求,也就是說,日本要在全球化下吸納外部的資源:更多的資本、更多的石油、更多的鋼鐵、更多的勞務外派。如果在金本位下,意味著資源大幅度流入日本(黃金流入)。那么對于美聯儲或者中國央行而言,他們行為模式跟過去沒什么區別,要挽留資本和資源,必須大幅度提高利息。但是在紙幣制下,提高利息不會迅速產生類似于金(資源)回流。相反,他們可能會繼續寬松貨幣來保持需求的強勁,用需求來挽留資源。于是,一些真實資源流入外部,同時美國等國家保持寬松貨幣,那意味著紙幣對應的實際財富(貨物和服務)將變得越來越稀薄,簡單地說,通貨膨脹將可能變得不可遏制。紙幣時代的全球化,讓每一場災難都會變成全球通脹加速的“新動力”。最終,制約通脹的力量就是社會不可忍受的,而它的代價將遠遠大于金本位時代的負面效果。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