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普爾上周調低了美國國債的信用評級,金價應聲而升,在4月20日輕松躍過每盎司1500美元的價位。資本市場的原動力是貪婪和恐懼,而這次黃金上漲的原因是恐懼多于貪婪。 環視世界,現在讓市場擔驚受怕的事情太多,國際金融的懸念一個接一個:不是不知道何時落下另一只鞋,而是好幾只鞋都懸在頭上。歐元債務危機遠未結束,市面謠言不斷:希臘有可能違約,拒不還債,至少是要求債務重組或債務減免。美聯儲的貨幣寬松政策攪得許多國家的貨幣市場雞犬不寧,誰都在琢磨美聯儲到底何時加息。中東、西亞北非的政局動蕩又包含了太多問號。有閑錢者自然是要想方設法尋找安全之地,用行話說,又叫“逃往質量(flight to quality)”。 除黃金之外,其他大宗產品的價格也有所上漲,但到底比不上金價,因為此處又有懸念。2011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為9.7%。但在尋求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時候,誰也不知道中國經濟何時會放慢,會如何放慢,大概會減掉多少對大宗產品的需要。所以很多人躊躇不前。繼金價上漲之后,白銀也很火——白銀號稱是“窮人的黃金”,但白銀的流通性較差,無法與黃金匹比。 金價堅挺還有亞洲因素。亞洲人更是素來酷愛黃金首飾。漢語中有“金銀財寶”一詞,其中黃金排在第一位。印度人也喜歡黃金。每年秋季是印度人舉辦婚禮的旺季,而印度人娶親,沒有黃金首飾怎么能行? 金價狂漲,也因為有人在開盤設賭。不少共同基金就在黃金中投下重注。專做黃金的交易所指數基金(gold-based exchange-traded funds)也早在放大黃金交易量了。從前,地主老財買金條,挖地三尺,埋入地下,而上海灘上的工商巨子則買進金磚,存入外國銀行。而今,拜華爾街層出不窮的金融創新所賜,買不起金磚、金條的小戶人家也可以小本買賣,加入買賣黃金的大潮中去了。只是如此一來,金價焉能不猛躥?當然,這也為交易員們提供了更多機會。 金價上下波動,還因為有人在那里上下其手,推波助瀾,翻手云、覆手雨。《騙子的牌局》(Liar"s Poker)是講述華爾街交易的經典之作。按照該書的說法,高明的交易員像牧人,而市場中不明就里的投資者就只能像羔羊了,交易員需要抽打他們,驅趕他們。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華爾街金融機構所羅門兄弟的一位交易員需要購入5000萬美元,他了解到市場價格是:購入(或稱借貸)利息為4.25%,出售價或借出利息為4%。但交易員以4.24%的利息購入時,市場售價總是漲到4.25%至4.5%,交易員出價4.5%,市場價格又增加到4.75%。交易員很是著急。此時,有一位叫比爾·西蒙(Bill Simon)的老交易員仙人指路:先拋再購。所羅門兄弟公司這位交易員便開始售出美元。先拋出5000萬美元,利息5.5%,然后拋出5000萬美元,利息仍然5.5%。果然不出老交易員西蒙所料,所有人都要出售美元,但卻找不到買家。交易員隨即買進,最后以4%的利息購入5000萬美元,另外還從以高利息售出美元的交易中獲益。 兩百多年來,美國資本市場始終就是這么一個比群盲搶先一步便能大獲全勝的地方。難怪《騙子的牌局》的作者會如此斷言:“交易員沒有客戶,交易員只有苦主。” 現在,華爾街諸多金融機構又信心滿滿看好黃金。美林的分析員就稱:“黃金有時是貨幣,有時是大宗產品,有時其本身就有儲存價值。”其實,華爾街那邊去年年初就有許多人放出話來,稱金價當年就有可能突破2000美元。但看好金價者也認為,如果去除通貨膨脹的那部分,黃金價格其實還沒有達到歷史最高。如果按今天的美元價值計算,那上世紀80年代的實際金價就已經達到每盎司2000美元了。果真如此,那就意味著當年以每盎司2000元的價格吃進并持有黃金者,30年之后都還在賠本:你看黃金投資的風險大不大? 所有為了規避風險而想投資黃金的人,不妨細細琢磨琢磨上述算式。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