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民可能想不到我們飯桌上價格不菲的豬肉,和遙遠的美國把玉米做成了乙醇有關。日前外媒披露,美國乙醇精煉商消耗的玉米數量將首次超過家畜和家禽飼養者。 這一消息表明,生物能源替代原油已成為趨勢,也成為人們炒作農產品價格的推手。專家認為,隨著原油高價時代的來臨,車輪與嘴巴之爭不斷升級,全球農產品價格不斷上漲,CPI不斷走高已成為趨勢。人們關心的是:中國已經準備好應戰高油價引發的高價農產品時代了嗎? 生物能源替代原油是趨勢 美國農業部(USDA)估計,截至今年8月31日的一年時間里,乙醇生產商將消耗50.5億蒲式耳玉米,相當于上一年玉米產量的逾40%。動物飼料及其他需求為50億蒲式耳。 人們擔心美國政府支持的生物燃料行業,致使全球谷物需求飆升,進而推高糧價,加劇全球通脹。光大期貨農產品分析師王娜昨日告訴記者,“化石原油的稀缺,油價不斷走高,在美國用生物能源替代原油是大趨勢”,美國政府鼓勵玉米生產乙醇。 糧價已拴上高油價戰車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昨日對記者稱,“現在能源安全與糧食安全矛盾加劇,這一矛盾還將長期存在。從2010年開始,中國平價農產品時代已經結束。”今后油價越漲,美國就會有越多的玉米變成乙醇,也會有越多的土地改種玉米,用于其它農作物種植的土地就會相應減少,這也將推高其它農產品的價格。農產品現在得看油價臉色,油價漲農產品就會跟著油價同步上漲。中國已經與世界聯系在一起,這也將加大國內農產品價格調控的難度。 王娜說,“我們曾做過研究,每當國際油價上升到90美元一桶以上,生物能源替代就會被關注,就會被拿來炒作。若上升到100美元一桶,就會有生物能源替代大量產生。” 新湖期貨深圳營業部總經理吳星稱,通常美國每蒲式耳玉米價格與每桶原油價格之比是7,當這一比值下降,玉米生產乙醇就有利可圖。2004年,這一比值一度跌破5,立刻引發生物能源爆炸性增長。因此,國際糧價伴隨高油價不斷上移價格重心已無懸念,中國糧食自給率很高,為保證農民種糧積極性,國家收購價將穩步逐年提高。糧價將會小幅連續上漲。 既然糧價得看油價臉色,那么未來油價是何走勢?曾經專門做過油價與糧價比價關系研究的王娜認為,中長期看,油價大多應在90美元上方,因此生物能源替代將會越來越引起人們關注。她判斷,未來玉米種植面積不斷提高,大豆種植必然減少,這意味著中國大豆進口價將不斷走高,國內豆油、豆粕價格也將不斷走高。 肉禽蛋價格或再翻番 李國祥表示,美國生物能源替代政策,“對我國飼料價格上漲的傳導更為明顯。飼料上漲將導致肉禽蛋全面上漲。今年國內肉價已漲瘋了”。 東方艾格農業咨詢有限公司肉禽蛋研究員郭惠勇表示,從過往發展看,到2015年前,肉禽蛋的價格再翻一番不是沒有可能。屆時,豬肉三四十元一斤,雞蛋十來元一斤。 吳星則分析稱,僅從收購價角度考慮,中國谷物價格今后幾年平均年增幅約5%~6%,這意味著飼料成本長期看漲,肉禽蛋的生產成本也將看漲。他分析稱,中國豬飼料20%是豆粕、60%是玉米,豆粕是大豆榨油后的產物。 但他認為,目前肉價是歷史高位,豬肉的盈利空間有的高達一倍,正常年份應為二三成利潤,因此,明年豬肉價格的漲幅會低于20%。 芝加哥農產品 期價繼續上揚 受到美元大幅走弱以及高溫天氣不利,玉米和大豆作物生長等因素影響,芝加哥農產品期貨價格13日繼續上漲。當日,玉米市場交投最活躍的12月合約上漲21.75美分,收于每蒲式耳6.7975美元,漲幅為3.3%。 歐佩克料原油 需求增速放緩 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12日發布報告說,由于全球經濟復蘇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預計明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將連續第二年放緩。今年世界原油日需求將達到8818萬桶,這個數字比上份月度報告預測高出4萬桶。2012年,世界原油日需求將會進一步升至8950萬桶,比今年增加132萬桶。(新 華) 全球糧價不會無理性瘋漲 中國應對“輪子嘴巴之爭”有辦法 深圳商報記者 胡佩霞 發達國家用玉米生產能源成為趨勢,農產品特別是肉禽蛋越來越貴將成現實。在這一過程中,中國能否避免農產品價格、特別是肉禽蛋價格過度波動呢?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告訴深圳商報記者,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有辦法應對能源安全與糧食安全矛盾加劇。 制定千億斤糧食增產計劃 他表示,中國一直把糧食安全放在首位。 中國已確定了千億斤糧食增產計劃,其中主要是增收玉米。吉林西部適宜種植玉米的地區,正在實施引水工程,一旦水的問題解決,就能大量增加玉米種植面積。另外,中國將逐步加大玉米儲備水平,同時嚴格控制玉米提煉乙醇。2008年之后,中國規定玉米拋儲時,只允許飼料企業購買。 中國開始租種境外土地 東方艾格農業咨詢有限公司肉禽蛋研究員郭惠勇向記者透露,中國也在積極想其它辦法,中糧、吉糧等國內大型糧企,已在南美租地種植玉米。中國政府已與中亞合作組織進行更緊密合作,將爭取從中亞進口更多玉米,從中亞進口玉米成本也會較美國低。 他分析稱,中國玉米目前是緊平衡,每年都不能減少供應。國內玉米存在增產的可能性,但需要政府政策引導。中國玉米單產也較低,這都為玉米增產提供條件。 提煉乙醇農作物在更新 李國祥認為,中國人不必太悲觀。化石能源短缺是人類共同面對的挑戰。目前,生物能源生產技術正在不斷更新。歐洲開始試驗木薯和其它農作物提煉乙醇,木薯不是口糧,而玉米適宜種植的土地全球較少。如果此法成功,并在全球推廣,或可緩解糧食供需矛盾。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玉米工業用途空間仍可壓縮。中國已有將3000萬噸玉米提煉成乙醇的年加工能力。生產酒精、淀粉等也是重要的吞食玉米的途徑。2008年以來,中國一再嚴控玉米提煉乙醇,但地方利益與中央利益有沖突。據介紹,吉林玉米加工行業貢獻的稅收僅次于汽車行業。有人估算,去年中國有600萬噸玉米變成了乙醇。中國一年工業玉米的用量約為5000萬噸。 糧價不會無理性瘋漲 新湖期貨深圳營業部總經理吳星有一觀點值得注意。他認為,玉米提煉成乙醇恰恰說明糧價不是太高,糧食安全不應過于夸大。 他認為,“糧食問題是價太低,而不是供應緊張。否則不會有人愿意將玉米提煉成乙醇。”他判斷,后期玉米與原油的比值會是8至10,一旦出現農產品供應短缺,糧價大漲時,反而“又會把部分農產品從乙醇生產中拉回來”。“生物能源耗掉的農作物好比一個蓄水池。”當比價合理時,農產品就會先顧嘴巴。因此,“不會出現糧食的無理性瘋漲”。 中國已重視節能減排 既然糧價已經拴上了高油價的戰車,高油價又該如何抑制呢? 吳星分析,中國需求已經成為市場借機炒作油價絕佳題材。2005年以來,全球每年新增原油總量的70%被中國消費。而中國又是高能耗國家。如果2億中國人都要過上開小汽車式的粗放高質量生活,“什么能支持中國這種粗放的高質量生活?”他認為,中國政府已推出一系列節能減排舉措,這是抑制高油價、進而抑制高糧價的重要之舉。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