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日本遭遇史上最大規模的地震災害以來,距今已經超過一年。我們回顧日本經濟和金融市場在過去一年里的發展情況,以及日本政府采取的措施,闡明對日本經濟的展望以及其仍然面臨的挑戰。 自地震發生以來,政府不得不花費巨資用于重建,顯而易見的是這會導致政府債務進一步激增。實際上,2011財政年度的第三項追加預算是四項追加預算中規模最大的一個,其中包括發行價值11.6萬億日元重建債券,并將通過增加收入和其他稅款等方式在未來25年內予以償還。地震前已發行的長期日本政府債券大約相當于GDP的180%,規模超過800萬億日元,這意味著額外11.6萬億日元政府借款還不足地震前已發行的長期日本政府債券的2%。 對于一個政府借款數額幾乎相當于GDP兩倍的國家而言,將政府債券收益率穩定保持在極低的水平這本身就屬于異常現象。尤其是海外投資者還一直擔憂某些突然爆發的不利情況就可能將日本卷入金融危機。不論債務水平上升到何種程度,我們始終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某些評論家認為日本東北大地震將導致日本財政危機的說法是有道理的。 但是,這些擔憂在過去的一年中已被證明毫無根據。為什么債臺高筑的日本政府沒有爆發財政危機?一個常見的理由是,大多數日本政府債券由日本投資者持有。盡管本國政府債券的收益低于外國政府債券,日本投資者仍表明優先選擇本國政府債券,這種結構即使在政府借款達到巨額程度的情況下也有助于避免財政危機。 由于國內可用資金充足,日本國內完全可以對日本政府債券進行投資。由此表明日本是一個具有經常項目順差特點的國家。但是,即使日本保持經常項目順差,如果在財政整頓方面不做出任何改進,則政府仍將繼續出現赤字,借款水平也將繼續上升。這種趨勢顯然不可能永遠持續。在日本,家庭金融資產通過金融體系被用于購買日本政府債券。因此,家庭金融資產余額通常被視為國內日本政府債券投資的基準。 目前,日本的家庭金融資產接近GDP的3倍,遠遠超出2倍GDP規模的政府債券,由此顯示了未來購買空間。但我們的計算結果表明,在沒有財政整頓的情況下,政府借款將在2025財政年度與家庭金融資產持平。如果屆時發生這種情形,則日本吸收本國政府債券的能力將會遭到質疑,從而在根本上改變日本政府債券市場。 換言之,即使經常項目保持處于順差狀態,日本仍然面臨財政危機風險。我們的計算結果表明,這種情形有可能在2020年中結束,因此,日本政府必須同心協力,在2020年之前徹底改善財政收支。關鍵是提高消費稅率,以及防止社會保障支出出現激增。 日本經濟在遭受地震帶來的巨大損失后,目前正從重建需求中得以受益。但正如前文所述,我們認為與重建相關的公共建設不再是日本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其刺激作用將自2012年下半年開始逐漸減弱。地震發生后日本經濟的短期發展趨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供應鏈的正常化和其他公司的反應。我們認為,長期發展趨勢將取決于政府措施的效力。地震所導致的巨額財政負擔是否會破壞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并是否會因此阻礙日本經濟的長期增長?或者,地震所導致的政府支出增加是否會通過提供額外的社會資本存量來提高日本經濟的生產力、幫助災區重建,從而減輕通貨緊縮壓力或鼓勵民間經濟投資?我們必須密切關注形勢發展,以評估政府支出是否為“明智的支出”。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