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技術分析認為,價格按趨勢運行。偏重技術分析的投資者也大都喜歡交易趨勢性較強的品種,因為這樣的品種價格波動規律比較明顯,交易機會相對較易把握。那么,如何客觀地衡量一個期貨品的趨勢性強弱呢?不同風格的交易者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方法。根據技術分析對趨勢的定義,技術分析者一般使用連接相鄰低點或高點的直線來界定和跟蹤趨勢,但由于交易周期和畫線方法不同,不同投資者對同一段行情的趨勢性看法也不同。同時,由于目前的交易系統在自動建立趨勢線方面還存在一定困難,因此,筆者在這里提供一種通過移動平均線簡單判別品種趨勢性強弱的方法,供大家探討。 理論基礎:移動平均線反映價格趨勢 移動平均線跟隨價格趨勢平滑運行,是典型的趨勢性指標和趨勢性交易系統之一,因此,我們可以假設不同周期的移動平均線能夠反映不同周期下的價格運行趨勢。同時,由于任一級別的趨勢反轉最終都會反映為價格對某周期移動平均線的穿越,便于進行系統性測試。 以移動平均線進行品種趨勢性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期貨交易的目的是為了獲利;如果使用移動平均線這一趨勢性交易方法不能在某一品種的某一時間段獲利,那么我們就可以近似地認為,該品種走勢在這一時間段內不具有趨勢性,或者說,其趨勢有效性低于普通交易者可以利用的程度。反之,如果能夠獲利,則可以認為該品種在這一時期內具有有效的趨勢性。 根據這一推斷,我們可以通過相同交易區間內同一趨勢性交易系統的交易結果,從一定程度上判斷各品種價格趨勢性的相對強弱。再進一步推斷,通過同一品種價格走勢在不同趨勢性交易系統下的交易結果,可以判斷該品種價格走勢的趨勢性強弱。據此,筆者進行了以下測試。 測試方法說明 本次測試對象為2011年3月18日以前國內期貨交易所上市的所有品種。數據為1999年1月1日—2011年3月18日期間文華財經指數合約日線收盤價數據。之所以選擇1999年以來的數據,是因為在1998年年底前,我國期貨市場經歷了盲目發展和清理整頓時期,這一階段形成的價格數據代表性相對較差。 測試隨機選取了市場廣泛使用的10日、30日、60日均線,分別衡量不同周期下的價格趨勢。這種選擇并沒有依據特定的客觀標準,因為根據筆者的觀點,對于趨勢性明顯的價格流來說,適當地增加或縮小移動周期并不會顯著改變測試結果,所以也不會顯著改變由此形成的判斷。實際上,筆者認為,交易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選擇不同的交易系統或系統參數進行測試,以取得令自己信服的測試結果。 手續費的計算方法分為兩種:交易所規定按合約數量收取固定手續費的合約,使用同一手續費標準;按成交金額比例收取手續費的合約,以估算的市場平均手續費計算。為便于統計,合約交易保證金一律按10%計算。 測試結果表 根據上述測試方法,我們得到了以下統計結果: 測試結果說明 1.整體排名 上表中的綜合排名一欄顯示的是工業品期貨和農產品期貨的趨勢性排列情況:工業品期貨趨勢性由強到弱的相對順序是:銅、天然橡膠、鋅、鋁、線型低密度聚乙烯、精對苯二甲酸、燃料油、螺紋鋼、黃金、線材、聚氯乙烯;農產品期貨趨勢性由強到弱的相對順序是:豆油、棕櫚油、棉花、白糖、豆粕、菜籽油、豆一、玉米、硬麥、早秈稻、強麥、豆二。 2.分類排名 上表中的分類排名一欄顯示的是分類市場期貨品種的趨勢性排列情況:其中糧食類品種中豆一、玉米趨勢性相對較強;油脂品種中豆油、棕櫚油趨勢性相對較強;金屬品種中銅、鋅趨勢性相對較強(其中鋼材類中螺紋鋼趨勢性相對較強);化工品種中天然橡膠、線型低密度聚乙烯趨勢性相對較強;軟商品類期貨的趨勢性都較強,其中棉花又較白糖相對較強。 3.等資金排名 由于每個品種的保證金不同,等資金排名一欄列出了等額保證金交易情況下的趨勢性排名情況:在這一條件下,趨勢性較強的品種為:天然橡膠、銅、鋅、豆油、棕櫚油、線型低密度聚乙烯;趨勢性較弱的品種為:強麥、早秈稻、硬麥、黃金、聚氯乙烯、線材;其他品種趨勢性居中。 不同方法的相互驗證 趨勢性較強的品種一般來說也是成交較為活躍的品種。為了相互驗證,筆者對照了2010年國內期貨市場各品種成交統計資料。對比顯示,除具有特殊金融屬性的股指期貨和部分品種(黃金、螺紋鋼、線材、早秈稻、聚氯乙烯和滬深300股指期貨)因上市相對較晚而受到不利影響外,整體成交排名與本統計結果排名沒有顯著的不同。 補充說明 本測試的目的是對期貨品種進行基礎屬性判斷,測試結果不可做為具體的交易參考。 需要特別說明是,不同的手續費標準對測試結果會有一定影響,但不會導致根本性變化;不同的保證金標準對測試結果具有較明顯的影響,交易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調整。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